
為了要讓同樣的一份資料能在多台電腦上處理,幾經考律之後,我買了一台 eSATA 跟 USB 共用的硬碟外接盒。

這個外接盒,是掛牌 Rosewill,我也不知道是哪家代工生產的,不過那並不是重點。 會買這個外接盒,主要是考慮到它的 eSATA 的能力,而 USB 更是一個利多因素。因為剛好現在家中的兩台桌上型電腦,都有 SATA 的界面。至於我這兩台電腦能不能用 eSATA,以及有沒有熱插拔 (Hot Swap) 的能力,我則是不太清楚!

正面,是電源開關。

背面可複雜了。除了有 eSATA 插槽,還有 USB 插槽,另外還有 12V 的電源接孔。最後,它還有一個風扇開關跟風扇散熱口。
要買外接盒,就要買金屬做的而不要買塑膠的,這樣散熱的功能才會強。現在金屬做的,多半是鋁製品,散熱功能通常都還不錯。而這款還有個渦輪式的風扇,效果應該更好。

內部看一下,最重要的就是那個 SATA 界面槽。另外,右上角黑黑的那一塊就是風扇了。

硬碟放下去之後,往後滑再推進去,就跟 SATA 接合了。非常簡單。

螺絲不是鎖側面,而是鎖下面。這四顆螺絲也是挺特殊的,因為它非常扁,所以比較不佔空間。

看到沒,這螺絲真的是挺扁的巴....... (沒有任何政治色彩

附件:12V 變壓器,eSATA 轉接線。

附件:USB 線,eSATA 線。
買之前就調查清楚了,這款外接盒的配件很齊全,所以我不用再去傷腦筋那些哩哩扣扣的小東西。

附件:直立式腳架。
由於我比較喜歡把硬碟平放,所以這個直立用的腳架,對我來說沒有吸引力。拍完沙龍照後,它就不知道飛到房間的哪個角落了.....

開機後,前面的開關上,還會有燈亮起。
接下來,就是實際測試了。家中目前的桌上型電腦,其中兩台有 SATA 界面。透過那條 eSATA 轉接線,就能跟這台硬碟連接了。
先拿來跟比較舊的那台電腦試試看,主機板是華碩的 K8S-MX,大概是 2004 年下半年的產物。雖然已經有一點古董了,但我還是對它深具信心。
接著來跟一台 HP 的電腦試連看看。這台 HP 是 2005 下半年的產物,也已經是半古董的狀態了。不過事前我就不太看好這台 HP 的能夠熱插拔,因為它是 HP 品牌的,不見得會像台製品那樣有好康又大碗的功能在上面。跑的是 Windows XP 加上所有最新的更新,在進了作業系統之後,打開硬碟電源.......... 哦~~~ 殘念,果然是不行!
Ok 巴,一台電腦能熱插不能熱拔,另一台要完全在開機時就設定好了才能用。不過呢,兩台都能夠以 eSATA 的方式來連接,對於目前只有古董級產品的我來講,這已經是很欣慰了!至於 USB,則是用來給我的筆電用的。全身鋁製的外殼,加上有風扇,散熱功能一級棒。類似這樣的外接盒,真的是挺不錯的呢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